Home » 数据中心制冷市场

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组件(解决方案、服务);按冷却类型(基于房间、基于行、基于机架);按数据中心类型(大型、中型、小型);按终端用户(IT和电信、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医疗保健、政府和国防、其他);按地区——增长、份额、机会和竞争分析,2025-2035年

Report ID: 5153 | Report Format : Excel, PDF

执行摘要: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617.23百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1,864.96百万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92,775.81百万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50%。

报告属性 详情
历史时期 2020-2023
基准年 2024
预测期 2025-2035
2025年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 21,864.96百万美元
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复合年增长率 15.50%
2035年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 92,775.81百万美元

 

技术驱动的升级增强了市场,因为运营商部署液体冷却、浸没系统和基于AI的热控制来维持密集工作负载的性能。对自动化、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日益关注推动了冷却架构的创新。由于其在正常运行时间保护、运营成本降低和长期基础设施可扩展性方面的作用,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对企业和投资者变得具有战略重要性。随着云、AI和HPC的快速增长,需求持续上升。

由于大型超大规模的布局、重大的云投资和先进冷却技术的强劲部署,北美引领市场。欧洲紧随其后,严格的效率法规和绿色冷却设计的快速采用。亚太地区因数字扩展、边缘增长和数据中心建设的增加而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在新合租地点、云区域和区域数字化转型计划的支持下显示出稳定的势头。

Access crucial information at unmatched prices!

Request your sample report today & start making informed decisions powered by DC市场洞察.!

Download Sample

市场驱动因素

对AI、高性能计算和云扩展的高密度冷却需求增长

AI和HPC工作负载的增加提高了设施的热输出,增加了对高效冷却的需求。运营商部署先进的液体系统以稳定性能处理密集机架。新的芯片架构推动了更高的热负荷,需要改进的冷却集成。公司采用预测性热控制以减少能源浪费。随着运营商瞄准更强的弹性,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扩展。企业将热稳定性视为核心基础设施优先事项。投资者关注冷却升级,因为它与正常运行时间有着密切联系。战略性支出支持长期数字增长。技术转变增加了对传统系统的压力。

  • 例如,施耐德电气通过与高密度AI工作负载相匹配的解决方案,继续扩展其数据中心冷却产品组合,包括在其EcoStruxure平台内支持液体准备架构。该公司与领先的服务器和芯片组供应商合作,以确保AI集群(如NVIDIA DGX部署)的冷却兼容性。这些努力通过经过验证的集成和节能的热设计,加强了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的地位。

现代设施中液体、浸没和混合冷却的日益普及

液体技术为不断增长的计算集群提供更高的热量去除能力。浸没单元减少机械复杂性并提高热效率。混合设置为操作员在混合密度环境中提供更好的灵活性。这对于在各地区管理多样化工作负载的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受益于从传统空气系统的强劲转型。供应商专注于降低噪音、稳定温度和可预测的性能。投资团队寻求与节能相一致的资产。企业升级设施以支持AI训练集群。新的部署目标是可扩展的未来防护冷却层。

自动化、AI驱动的热管理和智能控制系统的进步

AI控制工具改善气流、检测热点,并比手动系统更快地管理异常。传感器跟踪热签名以在低活动期间减少电力使用。智能控制减少与热峰值相关的风险。操作员集成数字孪生以测试布局和优化系统响应。这增强了复杂设施的运营弹性。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看到自动化在热能可视性方面的强劲采用。投资者将自动化冷却视为风险缓解资产。设施获得更好的长期成本表现。技术增强增加了行业对可扩展设计的兴趣。

向可持续、低碳和资源高效冷却的战略推动

公司通过高效的热量排放和可再生能源整合来降低排放。自由冷却在适合的气候中支持减少电力消耗。空气-水混合物减少了受监管市场的环境影响。运营商投资绿色认证以满足合规压力。可持续性目标在早期规划阶段影响冷却设计。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因效率规则的收紧而获得动力。投资者监控能量强度以评估资产表现。企业采用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品牌声誉。这一转变引导了全球枢纽的采购模式。

  • 例如,Equinix 位于巴黎的 PA10 数据中心采用了热回收基础设施,为 Plaine Saulnier 区提供热能,包括为奥林匹克游泳馆建造的设施。该场地按照 LEED 标准建造,并在 Equinix 的 2024 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突出显示了可持续的水管理措施。这种方法展示了大型运营商如何将热能输出和效率实践整合到现代数据中心设计中。

Data Center Cooling Market Size

市场趋势

转向直接芯片、后门和浸没式冷却设计

直接芯片系统以更高的精度将热量从处理器中移走。后门单元为改造场景提供紧凑的冷却。浸没单元支持具有较少机械部件的密封环境。设施整合这些系统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机架密度。它推动了扩展项目中的新工程标准。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观察到液体连接设计的更广泛整合。技术供应商优化组件以支持长服务周期。新材料改善冷却传导。运营商在新建项目中评估模块化部署策略。

模块化、预制和边缘优化冷却系统的使用增加

模块化冷却单元支持区域扩展的快速部署。预制模块适合空间有限的边缘站点。紧凑单元为数据流量增加的电信节点提供服务。它增强了分散工作负载的热性能。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看到来自分布式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边缘就绪系统专注于在不可预测的负载变化期间的稳定性。新的冷却模块与容器化 IT 更快集成。运营商通过异地组装减少施工延误。趋势采用在电信和内容公司中增加。

更广泛地整合基于 AI 的热分析和预测性维护工具

智能软件实时评估温度变化。预测工具预测组件压力并减少紧急停机时间。云仪表板提高了对远程站点的可见性。它减少了冷却输出与活动负载之间的不匹配。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受益于先进的数字管理。运营商通过统一的仪表板改善可持续性跟踪。软件供应商扩大与冷却 OEM 的合作伙伴关系。预测警报减少了技术人员的干预。远程优化提高了多站点部署的性能。

越来越关注节水、低水或无水冷却方法

运营商减少用水以符合环境法规。在水资源紧张的地区,基于空气和制冷剂的系统受到关注。设施转向使用有限水量的混合单元。它改善了在使用限制严格的市场中的合规性。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朝着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向发展。供应商推广干式冷却器和具有控制消耗的湿帘单元。公司评估 WUE 基准以指导升级。技术模式支持区域气候问题。冷却选择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市场挑战

数据中心的热负荷增加、空间限制和集成复杂性

高密度机架对传统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热压力。较旧的设施难以支持先进的冷却技术。集成需要仔细规划以避免气流冲突。这使得拥有大型资产组合的运营商在改造工作中变得复杂。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面临与不同站点布局相关的技术挑战。当系统超出设计限制时,维护需求增加。在不可预测的负载周期中出现热热点。运营商需要熟练的团队来管理过渡。资源压力在高峰活动期间增加。

高前期成本、能源压力和可持续性法规要求

先进的液体和浸没系统需要更高的资本预算。公司监控电力使用以管理运营经济。合规规则增加了文档和性能跟踪。高能源成本降低了容量升级的灵活性。它影响了竞争市场中的投资选择。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必须与不断变化的排放规则保持一致。运营商重新设计冷却路径以满足效率门槛。较旧站点的财务负担增加。可持续性承诺在升级过程中增加了复杂性。

Data Center Cooling Market Share

市场机会

AI、云和边缘基础设施的扩展推动对先进冷却的需求

AI集群产生更高的热输出,需要新的冷却策略。云区域扩展到具有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市场。边缘节点需要紧凑的冷却以应对密集的工作负载。这为OEM创造了强大的机会管道。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从分布式基础设施中获得新的收入来源。公司采用模块化系统以加快部署。投资者因数字需求上升而瞄准冷却资产。技术进步打开了更广泛的产品组合。强劲的势头支持长期行业增长。

可持续冷却、可再生能源集成和低水技术的增长

绿色冷却解决方案在受监管市场中获得了吸引力。可再生能源与热系统结合以减少碳负荷。节水技术在脆弱地区引起兴趣。它支持数据中心更强的环境规划。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受益于绿色转型政策。运营商用更清洁的系统替换高影响设备。新设计在不损失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排放。供应商创新以满足全球合规。高效解决方案吸引了关注可持续性的投资者。

市场细分

按组件

由于在超大规模和托管设施中的强劲部署,解决方案主导了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这些系统为高密度机架和复杂的热区提供了先进的性能。服务支持长期运营,但由于扩展周期较慢,所占份额较小。随着AI工作负载的增加、液体采用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的增长也在增加。企业偏好提高能源效率和正常运行时间的集成制冷系统。通过维护和优化,服务收益保持稳定。强劲的投资提高了整体市场准备度。公司优先考虑可扩展的解决方案框架。

按数据中心制冷解决方案

由于其卓越的散热能力,液体冷却在性能驱动的部署中引领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精密空气单元支持企业工作负载的稳定气流。空调在传统IT设置中占据坚实基础。冷水机组对于大型多建筑园区仍然必不可少。空气处理器提高了分配效率。其他解决方案支持小众或混合配置。以液体为中心的系统在AI环境中获得强劲势头。对处理密集机架的系统需求上升。高性能驱动采用模式。

按服务

由于持续的运营需求,维护服务在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相关性。安装和部署推动新建项目的早期扩展。支持和咨询协助复杂的规划周期。公司优先考虑顺利安装以避免热风险。维护确保设备寿命长久。咨询帮助运营商采用现代制冷布局。不断增长的AI工作负载增加了服务强度。对预测支持的需求增强。服务组合在各地区扩展。

按企业规模

由于大型基础设施足迹和密集的工作负载,大型企业主导了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中小企业通过边缘部署和小型模块化站点显示出上升的吸引力。大型企业采用先进的制冷技术用于AI和云操作。中小企业专注于成本效益的空气系统。它塑造了各地区的采购模式。大型企业的增长保持稳定。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采用扩大制冷需求。两个细分市场都支持市场成熟度。制冷策略反映了工作负载的多样性。

按地板类型

由于强大的气流控制和灵活的电缆布线,架空地板在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中仍占主导地位。非架空地板在新的液体为中心的设施中获得吸引力。架空地板有助于管理压力平衡和结构化气流。非架空地板简化了现代模块化建设。运营商评估两种设计的热性能。它加强了规划的灵活性。传统站点偏好架空布局。新建项目采用混合配置。两种类型都影响制冷路径。

按隔离

由于气流分离的强大效率提升,冷通道隔离在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中领先。热通道设置对于目标热捕获仍然至关重要。在具有基本制冷的旧房间中,非隔离布局仍然存在。隔离增加了机架行之间的一致性。它提高了热预测性并降低了能源使用。公司升级隔离以支持密集部署。热通道在大型站点中保持相关性。冷通道提供更广泛的采用。隔离塑造了制冷规划。

按结构

由于靠近热源,行级制冷在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中保持强劲增长。机架级制冷在AI密集区域获得吸引力。房间级制冷在传统设施中仍然具有相关性。行级设置减少了冷空气的行进距离。机架制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高热负荷的精确度。房间级系统服务于广阔的开放空间。它支持灵活的布局规划。趋势转向机架和行级单元。新的部署倾向于密集配置。

按应用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凭借大规模、高密度的基础设施主导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随着租户需求的增加,托管设施紧随其后。企业站点在多个行业中保持强大存在。随着电信扩展,边缘部署迅速增长。其他数据中心支持特定需求。超大规模企业推动先进制冷投资。托管因灵活的容量需求而获得吸引力。边缘站点推动紧凑制冷创新。工作负载多样性影响应用增长。

按终端用户

由于庞大的数字流量和对云的依赖,IT和电信引领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BFSI紧随其后,具有严格的正常运行时间需求。医疗保健因成像和数字记录而增加需求。零售在全渠道平台上采用制冷。能源公司扩展数字控制系统。其他用户包括研究和媒体。这反映了广泛的数字化转型。增长遍及受监管的行业。各行业的制冷需求加剧。

数据中心制冷市场细分

区域见解:

北美

北美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4,576.03百万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9,418.33百万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39,754.44百万美元,预测期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5.44%,2025年占全球市场的43.07%。由于密集的超大规模集群以及强劲的云和AI投资,北美处于领先地位。大型运营商在高密度园区部署先进的液体和混合解决方案。区域法规和ESG框架加强了对高效、低排放制冷基础设施的关注。企业和托管服务提供商现代化传统设施以支持AI、高性能计算和边缘工作负载。该地区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和丰富的技术专长。投资者认为这里的资产具有弹性,数字需求可预测。制冷供应商推出自动化、浸没和智能热控的试点项目。主要城市的创新中心进一步支持技术演变。

欧洲

欧洲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2.8377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46.638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82.8611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60%,2025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33%。欧洲凭借严格的能源效率和气候政策占据强势地位。运营商在适宜的气候中采用自由冷却、间接蒸发系统和高效冷水机。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和北欧等主要枢纽的托管增长推动了容量的增加。企业升级现有站点以满足日益严格的信息披露和可持续性期望。区域项目通常将可再生能源与高效的热设计相结合。冷却策略优先考虑低PUE和水资源意识,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供应商在AI和HPC区域测试先进的液体系统。跨境连接项目进一步刺激数据中心的扩展。

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8.0189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58.4778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277.7708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79%,2025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6.74%。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地区,由于快速的云和数字化采用而推动。大型超大规模园区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扩展。炎热潮湿的气候增加了对高效、适应气候的冷却技术的依赖。运营商部署间接蒸发单元、液体系统和先进控制来管理高负荷。国家政策支持数据本地化和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了区域容量。可持续发展倡议鼓励节能设计和选择性可再生能源整合。当地和国际参与者在主要大都市中积极竞争。金融科技、游戏和内容流媒体的增长加强了长期需求。

  • 例如,CtrlS数据中心在其案例研究中记录了通过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整合在其运营中实现的4.6亿卢比的终生节省和9600万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抵消。这些结果突显了公司在顶级设施中对可持续性的关注。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414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1.0418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42.6769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43%,2025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5%。拉丁美洲代表着一个由云区域和托管扩展支持的增长机会。新设施集中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和哥伦比亚。运营商偏爱根据当地环境条件量身定制的高效空气和混合系统。电信和内容提供商推动了靠近主要人口中心的低延迟基础设施。政策框架逐步改善可靠性和能源性能。尽管资本获取仍然影响技术选择,但可持续性兴趣上升。供应商通常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提供集成冷却方案。银行、零售和公共服务的区域数字化支持进一步建设。

  • 例如,ODATA在圣保罗的SP04数据中心采用了由Aligned Data Centers专利技术Delta³冷却,提供48MW的IT容量,并支持每机架高达50kW的直接热捕获和移除,从而提高了能源性能并适应液体冷却工作负载。

中东

中东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203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4.4386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5.0761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96%,在2025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3%。中东市场专注于管理极端高温和资源限制。海湾国家出现了与政府数字化倡议相关的大型项目。制冷策略强调高可靠性空气和混合系统,并具有强大的冗余能力。区域制冷和创新的热排放概念在大型校园中受到关注。运营商寻求在尊重水资源限制和电力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平衡设计。投资通常与金融、物流和智慧城市发展有关。供应商强调针对灰尘、温度骤升和电网波动的解决方案。云区域和托管站点的增长支持长期潜力。

非洲

非洲全球数据中心制冷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79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8701亿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11.8289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76%,在2025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7%。非洲仍是一个新兴地区,战略重要性不断上升。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北非经济体出现了新的数据中心。制冷设计注重节能的空气系统和适合可变电网的模块化单元。运营商通常将制冷决策与电力弹性规划结合起来。云接入、金融科技增长和内容交付推动了早期需求。国际和地区公司共同投资于中立的运营商枢纽。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在关键市场中继续加强。连接性和企业数字化的逐步扩展支撑了制冷需求的增长。

主要公司

  • Accelsius LLC
  • Air Enterprises
  • ALFA LAVAL
  • Asetek, Inc.
  • Boyd
  • Carrier
  • Chilldyne, Inc.
  • Climaveneta Climate Technologies PVT. LTD.
  • Condair Group
  • Coolcentric (Heico Companies LLC)
  • CoolIT Systems
  • Danfoss
  • DCX Liquid Cooling Systems
  • Dell Inc.
  • Fujitsu
  • Hitachi, Ltd.
  • JETCOOL Technologies Inc (Flex Ltd.)
  • Johnson Controls International plc
  • LiquidStack Holding B.V.
  • Midas Immersion Cooling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 Munters
  • Nortek Air Solutions, LLC
  • NTT Ltd.
  • nVent
  • PEZY Computing K.K.
  • Rittal GmbH & Co. KG
  • Schneider Electric
  • STULZ GMBH
  • Submer
  • Vertiv Group Corp.
  • ZutaCore, Inc.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在液冷先锋、精密空调供应商和全栈HVAC解决方案提供商之间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Accelsius、Asetek、Chilldyne、CoolIT Systems和LiquidStack扩展了用于密集AI机架和高性能工作负载的液体和浸没式冷却部署。Carrier、ALFA LAVAL和Boyd通过工程化的热交换系统和先进的热组件加强了市场格局。Schneider Electric和Air Enterprises通过支持超大规模和托管设施的集成基础设施平台保持影响力。随着供应商优化节能设计和低水系统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可持续性压力,市场正向更深层次的专业化迈进。公司在自动化、智能控制和预测诊断方面进行投资,以提高运营稳定性。数据中心运营商、半导体公司和硬件制造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增长,塑造了全球市场的竞争差异化。

最新动态:

  • 2025年8月,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宣布收购位于圣地亚哥的Dynamic Data Centers Solutions, Inc. (DDC Solutions),该公司专注于AI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此次通过Daikin Applied Americas Inc.进行的收购将通过整合DDC的服务器机架级别的个性化空调解决方案,增强大金在AI数据中心冷却技术方面的能力。
  • 2025年3月,Vertiv Group Corp.与美国清洁能源公司Tecogen Inc.建立了合作关系,该公司专注于超高效、清洁的现场电力、供暖和制冷解决方案。此合作使Vertiv能够将Tecogen的先进天然气动力冷却技术整合到其全球数据中心冷却产品中。

1. 引言

1.1. 市场定义与范围

1.2. 研究方法

1.2.1. 初级研究

1.2.2. 次级研究

1.2.3. 数据验证与假设

1.3. 市场细分框架

2. 执行摘要

2.1. 市场快照

2.2. 主要发现

2.3. 分析师建议

2.4. 市场展望 (2025–2035)

3. 市场动态

3.1. 市场驱动因素

3.2. 市场限制

3.3. 市场机会

3.4. 挑战与风险

3.5. 价值链分析

3.6. 波特五力分析

4.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 – 市场规模与预测

4.1. 历史市场规模 (2020–2025)

4.2. 预测市场规模 (2026–2035)

4.3. 市场增长率分析

4.4. 按地区市场展望

5. 资本支出 (CapEx) 分析

5.1. 按冷却解决方案的CapEx趋势

5.1.1. 空气冷却、液体冷却、混合冷却和浸没冷却的投资模式

5.1.2. 按冷却设备类型的CapEx份额 (CRAC/CRAH、冷水机组、冷却塔、节能器等)

5.1.3. 按地区的CapEx趋势 (北美、欧洲、亚太等)

5.1.4. 原始设备制造商与改造投资分析

5.2. 投资回报率 (ROI) 与回收期分析

5.2.1. 按冷却技术类型的ROI

5.2.2. 成本效益比较:空气冷却 vs. 液体冷却 vs. 浸没冷却

5.2.3. 跨Tier I–IV数据中心的回收期

5.2.4. 通过采用节能冷却实现成本节约的案例示例

6. 数据中心冷却能力与利用率

6.1. 按冷却解决方案的已安装容量 (MW & 平方英尺)

6.1.1. 按解决方案类型和地区的已安装冷却容量

6.1.2. 冷却系统密度(每机架和每平方英尺的千瓦数)

6.1.3. 超大规模、托管与企业的容量扩展趋势

6.2. 利用率与效率指标

6.2.1. 冷却系统利用率与设计容量

6.2.2. 平均和峰值负载管理实践

6.2.3. 设备生命周期和性能基准

6.3. 电源使用效率(PUE)与能源效率

6.3.1. 按数据中心规模和冷却技术划分的平均PUE

6.3.2. 传统与绿色冷却系统的比较

6.3.3. 冷却系统对整个设施能耗的贡献

6.4. 机架密度与冷却效率

6.4.1. 平均机架密度(每机架千瓦数)趋势

6.4.2. 冷却适应性与机架负载

6.4.3. 高密度工作负载(AI、高性能计算)与冷却需求之间的关系

7. 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能源与资源消耗分析

7.1. 能源消耗分析

7.1.1. 按冷却解决方案类型(空气、液体、混合、浸没)划分的总能耗

7.1.2. 每兆瓦IT负载的能量强度

7.1.3. 冷却在总设施电力中的能量份额(冷却负载比率)

7.1.4. 按冷却系统类型划分的年度能源效率比(EER / SEER)

7.1.5. 通过自动化、AI和自然冷却技术减少能耗的趋势

7.2. 水消耗分析

7.2.1. 水使用效率(WUE)– 每千瓦时IT负载的升数

7.2.2. 按冷却技术(蒸发冷却、绝热冷却等)划分的水消耗

7.2.3. 数据中心的水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7.2.4. 区域水资源短缺法规对冷却系统选择的影响

7.2.5. 从耗水型系统向空气或混合系统的转变

7.3. 综合能源-水效率指标

7.3.1. 冷却优化中的能源-水关系

7.3.2. PUE、WUE与总运营成本(OpEx)之间的相关性

7.3.3. 零水或无水冷却部署的案例研究

7.4. 基准测试与比较分析

7.4.1. 与ASHRAE、Uptime Institute和DOE标准的基准测试

7.4.2. 各地区全球WUE/PUE平均值的比较

7.4.3. 超大规模企业(AWS、Google、Microsoft、Meta等)采用的最佳实践

8.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组件分类

8.1. 解决方案

8.2. 服务

9.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数据中心冷却解决方案分类

9.1. 空调

9.2. 精密空调

9.3. 冷水机组

9.4. 空气处理单元

9.5. 液体冷却

9.6. 其他

10.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服务分类

10.1. 安装与部署

10.2. 支持与咨询

10.3. 维护服务

11.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企业规模分类

11.1. 大型企业

11.2. 中小型企业(SMEs)

12.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地板类型分类

12.1. 架空地板

12.2. 非架空地板

13.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封闭方式分类

13.1. 带热通道封闭的架空地板

13.2. 带冷通道封闭的架空地板

13.3. 无封闭的架空地板

14.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结构分类

14.1. 机架式冷却

14.2. 行级冷却

14.3. 室内冷却

15.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应用分类

15.1.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15.2. 托管数据中心

15.3. 企业数据中心

15.4. 边缘数据中心

15.5. 其他数据中心

16.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按终端用户分类

16.1. 电信

16.2. IT

16.3. 零售

16.4. 医疗保健

16.5. BFSI

16.6. 能源

16.7. 其他

17.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 – 按地区划分

17.1. 北美

17.1.1. 美国

17.1.2. 加拿大

17.1.3. 墨西哥

17.2. 欧洲

17.2.1. 英国

17.2.2. 法国

17.2.3. 德国

17.2.4. 意大利

17.2.5. 西班牙

17.2.6. 俄罗斯

17.2.7. 比利时

17.2.8. 荷兰

17.2.9. 奥地利

17.2.10. 瑞典

17.2.11. 波兰

17.2.12. 丹麦

17.2.13. 瑞士

17.2.14. 欧洲其他地区

17.3. 亚太地区

17.3.1. 中国

17.3.2. 日本

17.3.3. 韩国

17.3.4. 印度

17.3.5. 澳大利亚

17.3.6. 泰国

17.3.7. 印度尼西亚

17.3.8. 越南

17.3.9. 马来西亚

17.3.10. 菲律宾

17.3.11. 台湾

17.3.12. 亚太其他地区

17.4. 拉丁美洲

17.4.1. 巴西

17.4.2. 阿根廷

17.4.3. 秘鲁

17.4.4. 智利

17.4.5. 哥伦比亚

17.4.6. 拉丁美洲其他地区

17.5. 中东

17.5.1. 阿联酋

17.5.2. 沙特阿拉伯

17.5.3. 以色列

17.5.4. 土耳其

17.5.5. 伊朗

17.5.6. 中东其他地区

17.6. 非洲

17.6.1. 南非

17.6.2. 埃及

17.6.3. 尼日利亚

17.6.4. 阿尔及利亚

17.6.5. 摩洛哥

17.6.6. 非洲其他地区

18. 可持续性与绿色数据中心冷却

18.1. 能效举措

18.1.1. 自然冷却、蒸发冷却和节能器的部署

18.1.2. 用于温度和气流优化的智能控制系统

18.1.3. 效率提升计划的案例研究

18.2. 可再生能源整合

18.2.1. 在冷却操作中整合太阳能、风能或地热资源

18.2.2. 将可再生能源与机械冷却结合的混合系统

18.3. 碳足迹与排放分析

18.4. 温室气体减排举措

18.5. LEED与绿色认证

18.5.1. 安装在LEED、BREEAM或能源之星认证设施中的冷却系统份额

18.5.2. 符合ASHRAE和ISO能效标准

19. 新兴技术与创新

19.1.1. 新兴技术与创新

19.1.2. 液体冷却与浸没式冷却

19.1.3. 采用率和技术成熟度

19.1.4. 按地区划分的主要供应商和安装

19.1.5. 比较分析:性能、成本和节能

19.2. 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整合

19.2.1. 由AI训练集群和高性能计算系统驱动的冷却需求

19.2.2. 适应高热密度工作负载的冷却设计

19.3. 量子计算准备

19.3.1. 量子处理器的冷却要求

19.3.2. 适用于量子环境的潜在冷却技术

19.4. 模块化与边缘数据中心冷却

19.4.1. 预制和模块化设施的冷却策略

19.4.2. 边缘站点的紧凑和自适应冷却

19.5. 自动化、编排与AIOps

19.5.1. 人工智能驱动的热管理整合

19.5.2. 预测性维护和自动化冷却优化

20. 竞争格局

20.1. 市场份额分析

20.2. 关键参与者策略

20.3. 并购与合作伙伴关系

20.4. 产品与服务发布

21. 公司简介

21.1. Accelsius LLC

21.2. Air Enterprises

21.3. ALFA LAVAL

21.4. Asetek, Inc.

21.5. Boyd

21.6. Carrier

21.7. Chilldyne, Inc.

21.8. Climaveneta Climate Technologies PVT. LTD.

21.9. Condair Group

21.10. Coolcentric (Heico Companies LLC)

21.11. CoolIT Systems

21.12. Danfoss

21.13. DCX Liquid Cooling Systems

21.14. Dell Inc.

21.15. Fujitsu

21.16. Hitachi, Ltd.

21.17. JETCOOL Technologies Inc (Flex Ltd.)

21.18. Johnson Controls International plc

21.19. LiquidStack Holding B.V.

21.20. Midas Immersion Cooling

2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21.22.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21.23. Munters

21.24. Nortek Air Solutions, LLC

21.25. NTT Ltd.

21.26. nVent

21.27. PEZY Computing K.K.

21.28. Rittal GmbH & Co. KG

21.29. Schneider Electric

21.30. STULZ GMBH

21.31. Submer

21.32. Vertiv Group Corp.

21.33. ZutaCore, Inc.

索取免费样品

We prioritize the confidentiality and security of your data. Our promise: your information remains private.

Ready to Transform Data into Decisions?

请求您的样本报告并开启明智决策之旅


为行业巨头提供战略指南针.

常见问题: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目前的市场规模是多少?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多大规模?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在2025年达到了218,649.6百万美元,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927,758.1百万美元。这一增长反映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和高密度数据中心工作负载的快速扩展。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预计在2025年至2035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是多少?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至2035年间以15.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主要受到热负荷增加、液冷技术的采用以及以效率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升级的推动。

2025年哪个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细分领域占据了最大的份额?

解决方案在2025年占据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的最大份额,得益于对液体系统、精密空调单元以及超大规模和托管站点的集成冷却部署的强劲需求。

推动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因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的增加、快速采用液冷技术以及更强的可持续性要求而增长。自动化、热智能和高密度机架扩展进一步加速了市场的动力。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的领先公司有哪些?

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Accelsius、ALFA LAVAL、Asetek、Carrier、Chilldyne、CoolIT Systems、LiquidStack、施耐德电气、STULZ和Vertiv Group。这些供应商在液体冷却、精密空气和高效热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哪个地区在2025年占据了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的最大份额?

到2025年,北美在全球数据中心冷却市场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达94.1833亿美元,这得益于超大规模扩展、人工智能集群增长以及对先进冷却架构的强劲采用。

许可证选项

The report comes as a view-only PDF document, optimized for individual clients. This version is recommended for personal digital use and does not allow printing. Use restricted to one purchaser only.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corporate teams, our report comes in two formats: a printable PDF and a data-rich Excel sheet. This package is optimized for internal analysis. Unlimited users allowed within one corporate location (e.g., regional office).
The report will be delivered in printable PDF format along with the report’s data Excel sheet. This license offers 100 Free Analyst hours where the client can utilize DC市场洞察’ research team. Permitted for unlimited global use by all users within the purchasing corporation.
Support Staff at Credence Research

KEITH PHILLIPS, Europe

Smallform of Sample request

Request Sample